据洪耀自述,他有一位木匠祖父,还有一位弹棉花的邻居。这二位手上的墨斗和弹弓自儿时起就一直萦绕在他的意识之中。时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心中还盘旋着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怎样彻底颠覆传统水墨画?倘若他能够一举解构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他能否重构起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取而代之?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将会是什么样子?当他制成第一张竹弓,并成功地弹出第一幅作品《五角星》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器与道的结合。器由道而立,道因器而实。器无道为指引,终难成器;道无器为依托,如魂不附体,道何用哉?洪耀弹线恰恰印证了道与器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道理。
洪耀弹线是道与器的完美结合。他首先态度决绝地对写实绘画进行了一场观念革命。同时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绘画工具,成功地创制出“弹线器”,洪耀弹线应运而生。洪耀的开创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大匠气质令人肃然起敬。
洪耀对写实主义水墨画的颠覆是干净利落,一刀两断!是决裂式的,革命性的,而不是温情脉脉,不是改良主义的。洪耀本来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写实主义水墨画家。早在美院学生时代就深受导师们器重,作品频频获奖。由具象到抽象,由倾心笔墨到操弄弹线器,这之间的跨度何其大也!此种壮举,非有大气度者不可完成。这种有大气度者正是庄子所说的“透网鳞”。他能够大舍大弃,用难以想象的勇气冲破最顽固的牢笼,直奔他所钟情的抽象艺术。钻研了几十年的技法,昔日的荣耀,师友情谊,市场利益,这些都在所不惜,都不能阻碍他追求创新。这种“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的顽强意志,来自他压抑已久而又十分坚定的艺术主张:艺术的本源在形式美,而不在沿袭千年,千人一面的传统样式里。更不在主题先行的插图式绘画里。在当时大气候已基本允许的情况下,这一主张终于借助弹线法得以彻底地宣泄,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就此爆发。
1977年,当时任教于湖北艺术学院的洪耀用自制的竹弓和淡墨在宣纸上弹出一副抽象作品:纸面上一些淡淡的直线错落地构成一个五角星的变奏。无论构成,墨色,还是尺幅,表面上看,都似乎无足轻重。然而,无论对洪耀本人的艺术发展还是中国水墨画史的演进,这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插图式和讲故事的老套路弥漫着整个画坛。艺术家们仍孜孜于琢磨上意和选择题材,以求在某次全国性美展上一炮而红。尽管二十世纪以来,西画东渐,中国画坛也的确涌现出不少勇于探索革新的人士。然而,一百年来中国绘画的改革基本上属于技法改良,而并非观念革命。即使最具改革意识的大师级人物,如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吴冠中等,其作品依然恪守着形形色色的传统范式和对笔墨的追求。充其量,各具“风格”。在观念上,完全谈不上开风气之先。激进如刘国松吴冠中者,虽提出“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笔墨等于零”等振聋发聩的口号,他们的作品仍旧过多地保留着“山水”,“花鸟”,“笔墨”,“气韵”等传统诉求。在“观念革命”的招牌之下,一步三回头地拖着一条祖上遗留下的尾巴。
比较明确地提出观念革命的是林风眠。早在上个世纪初,他就明确提出 “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认为“中国现代艺术,因构成之方法不发达,结果不能自由表现其情绪上之希求,因此当极力输入西方之所长,而期形式上之发达,调和吾人内部情绪上的需求,而实现中国艺术之复兴”。其主张实涉“观念革命”。遗憾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林风眠的主张不可能被认知,根本无法得以施展。五十年代以后他在蜗居上海的近三十年间,更是完全丧失了在美术界的话语权,不得不画些风花雪月式的山水,花鸟,人物,静物等,应付时局,消磨时光,同时也令人痛心地磨削着这位大师级人物的艺术才华。惜哉!林风眠生不逢时,时不他济。
相比之下,洪耀是幸运的,也是明智的。他选择摆脱理不清辨不明的理论问题,用弹线法干净利落地独辟蹊径。在艺术史上,他应当属于那些“大义灭亲”式的***,如毕加索,波拉克,安迪沃荷之辈。然而时至今日,洪耀弹线并没有引起美术界,尤其是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至今尚未举行过一次真正的理论界高端专题研讨会,更遑论将其堂而皇之地推向国际美术舞台。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弹线器的发明是洪耀弹线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1977年,洪耀用来弹出《五角星》的那张竹弓正是弹线器的雏形。这与两千年前,蒙恬造笔从而诞生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意义。中国画之所以大异与西画,正在于它在观念上取法于书法。传统绘画理论了了数语,将此归纳为“书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有失简约。中国绘画取法于中国书法有一套完整而独特的构成美学,其中包括谋篇,笔画结构,节奏,墨法等诸因素。同时还有一系列更高更重要的形而上方面之因素,如情绪,心态,场合,环境等等。没有中国书法形形色色的结构形态和运笔节奏,就不可能有借鉴此类特色的中国画笔墨技巧。鉴于此,观念离不开技法,技法离不开工具。观念创新离不开技法創新,技法創新离不开工具创新。按照一般逻辑,观念是灵魂,观念创新应该是工具和技法創新的先导。新的工具和技法往往因新观念的需要应运而生。但也不能排除工具和技法創新导致观念变革的可能性。其实,这也合乎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原理。抑或有观念和技法共存共生的情况。如是,又回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千古悖论了。
一种技法的诞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弹线法也不例外。首先,洪耀不断地改进,完善并研发新型弹线器,以适应创作需要。自从1977年第一台弹线器问世以来,至今,他已经推出五款不同型号的弹线器。
其二,媒材多样,手法各异。他不仅在纸上,布面上,而且弹装置,服装,木纹,光影,汽车,人体,墙壁,甚至大地。他不仅使用淡墨,浓墨,焦墨,还使用丙烯,油画颜料,油漆等等。一言以蔽之,无所不用,无所不弹。洪耀不仅关切弹线器弹出来的线条,其粗细长短,其浓淡干湿,以及那些千奇百怪的偶然效果,更重要的是:他重新定义了弹线媒材-万物皆媒材。至此,所谓创作媒材,不再仅仅是纸面,布面。创作语汇也不再仅仅是点线面。一旦弹线和现成物之间产生沟通和交流,作为一件艺术品,就具有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语汇。
其三,洪耀弹线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媒材的创造性开发,尤其在于他对构成形式和抽象语言的关注和创新。弹线器弹出来的线条,条条笔直,宁折不弯,坦诚爽快,“刚正不阿”,洋洋乎一派好汉形象。当然,直线作为一种表现符号,也有不足。洪耀毕竟是一位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很善于利用各种创作手段来丰富直线的表现力。首先,弹线可以粗细不一,松紧不一。可以直弹,也可以斜弹。洪耀近作在表现语汇上已有许多新的开拓,增加了弯曲,回环,拓印,甚至数码技术,从而将表达语汇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至今,洪耀弹线已经成为一种既具备独特观念,又有独特语汇的艺术形式。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洪耀仍然精力充沛,创作正成喷薄之势。我们热切期待更多更精彩的弹线作品问世。
2016年12月14日于纽约
旅美著名书画家大泽人,本名王庆祥。其作品高格调,高品位。在中国画坛难能可贵。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