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琼瑞
萧琼瑞教授,台湾美术史研究者,对台湾美术史整体架构的建立,颇具贡献,尤擅于课题的开发,重要著作有《五月与东方》、《岛民. 风俗. 画》、《台湾美术史纲》、《图说台湾美术史》、《战后台湾美术史》、《台湾近代雕塑史》…..等;也是《陈澄波全集》、《杨英风全集》的总主编。
虽然是运用了大量的墨,但洪耀作品中的墨,并不是文人绘画中的「水墨」,而是更接近民间版印的「黑」,那是对「文人水墨」的另一种挑战。
完成美术学院的教育后,洪耀也成了美术学院的教师,他的作品,也开始遵循着「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不断生产。学生时期就以群体合作的《庆祝长江大桥通车》,由湖北出版社印行全国;而个人所作国画《阿姨好》,也入选了广东美展与中南地区美展。毕业后,仍以《新书添不尽》、《粮船数不尽》的现实主义画,参加了全国美展。
不过,表面上的「成功」,却在洪耀心理上累积越来越深沈的不满与反省;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氛围,洪耀终于毅然放下一切既有的成果与技法,在1977年创作了第一幅「弹线」作品。那是以一支竹片,两头绑上麻线,之后以弹压的方式,在宣纸上弹画出的一幅《五角星》。这年,是洪耀36岁之龄。
至于将弹线沾墨,则完全是祖父墨斗弹线的再现。这种来自民间的工具,颠覆了文人以毛笔或画笔描绘运作的思维,更是洪耀个人创作生涯上的一次决裂:告别此前的「学院」训练体系,重回民间的、生活的,也是个人思维、情感的记忆与宣泄。
《五角星》开始了洪耀真正的创作生涯,告别以往的规范与框架,洪耀的艺术生命,可以说:是在36岁这年才正式展开。弹线是他结合行动与作品的一种手法,既是创作的语汇,更是真实生命的映现;既是对未来的开展,也是对过往的决裂;既是对自我的真实面对,也是对艺术本质的重新探寻。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弹线的粗细、构成也不断变化;媒材更具弹性:油彩、水墨均具,技法也更为多样。尤其1984年的移居香港、1990年定居台北,洪耀的创作更达高峰;开放的社会、自由的思想,西方现代艺术(包括行为艺术)的加持,1997年创设了第一架弹线机,2006年再创第二台弹线机…..,作品不再只是最后的结果,行为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份;2008年他更发表结合装置、行为,与绘画的大型弹线艺术。创作的手法也扩及摄影、观念….等领域。
洪耀,原名洪耀华,人如其名,他的生命跨越近代中国、海峡两岸、政治的起伏、思维的变迁,成为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与艺术家,也是殊异时代中最鲜明的印记。
2022年洪耀在武汉市合美术馆与自己作品《抱月眠》《五角星》合影
《三峡你好》宣纸水墨 1980年
《行吟图》宣纸水墨 68cm×50cm 1980年
《池塘》宣纸水墨 95cm×100cm 1987年
《屋漏痕》宣纸水墨 50cm×100cm 1988年
《水墨弹线》宣纸水墨 95cm×179cm 1997年
《水墨弹线》宣纸水墨 99cm×99cm 1989年
《水墨弹线》宣纸水墨 110cm×150cm 2021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